“科学”号完成科考任务 采集到了250多种深海生物样品

2019-06-17 08:22:32 来源: 新华社

“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探海归来(5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摄

中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已完成西太平洋卡罗琳洋脊上的海山科考任务,正在返航途中。本航次,科考队员对海山进行了19次精细调查,采集到了250多种深海生物样品,几乎是过去“科学”号两个海山航次才能采集到的物种总数。

罕见深海海兔

一个海绵犹如贵妇的帽子,镶着金色“丝边”,一只俏皮的红虾在其顶上舞动婀娜的身姿;一只深褐色的鱼,颜值严重“不在线”,嘴犹如被缝过一般,像恐怖的海盗;粉色的海葵触须在海流作用下似“迎风招展”,像一位窈窕淑女……

跟随“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的镜头探索未知海山,就像搭乘一辆海底观光车。每天的下潜,都让科学家充满了期待。

“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在海山拍摄到的海兔(5月27日摄)。 新华社发

突然,两只头部粉红色、身体发白的蜗牛状软体动物出现在“发现”号实时传回的高清视频中。随船科学家非常兴奋,判断这是非常少见的海蛞蝓(俗称“海兔”),特别是在深海更为罕见。

航次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徐奎栋介绍,俗称海兔的海蛞蝓并不是兔,是螺类的一种,因其头上有两对触角突出如兔耳,因而俗称海兔。海蛞蝓并非是单一物种的称谓,而是一大类形态特化的软体动物统称。就像蜗牛一样,它们的祖先身上也背着一个大壳,但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脱掉了壳。

目前,全球共发现了3000多种海蛞蝓,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海。根据现有文献资料,东北太平洋深水(水深大于200米)共发现了8种海蛞蝓,而西太平洋深水在此之前还未查到有记载。

除了海兔,本航次“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共下潜了19次,初步统计科考队员获得了250多种生物样品,这是过去几乎两个航次才能获得的样品,包括未知的马蹄螺、身体半透明的深海扇贝、身体透明的海鞘、披着“金甲”的多毛类等罕见深海生物。

热带“海底花园”

“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在海山拍摄到的“海底花园”(5月28日摄)。新华社发

色彩斑斓的深海珊瑚林多分布在南北纬30度至两极,热带西太平洋的“海底花园”则非常罕见。本航次,科考队员跟随“发现”号在近千米深度的热带西太平洋发现了多处“海底花园”,非常壮观。

记者在“发现”号拍摄的海底视频中看到了一片色彩斑斓的“海底花园”,有金柳珊瑚、丑柳珊瑚、黑珊瑚、柱星螅和海绵等,还有海蛇尾、铠甲虾等在珊瑚林间生长,其中一块石头上附着了50多个生物。虽然这些珊瑚林的面积都不大,但与海山其他地方只有零星生物相比,显得蔚为壮观。

徐奎栋说,珊瑚林在南北纬20度以内的热带西太平洋海域非常罕见,这是因为热带西太平洋远离大陆,没有陆源营养盐的补充,同时水体常年上热下冷,上下水体基本不交换,导致底层丰富的营养盐上不来,是典型的寡营养海域。

这里的“海底花园”是何种成因?专家认为,一方面,发现“海底花园”的区域基本都在海山迎流面,洋流复杂,且流速大,底层洋流将富含有机物的“海洋雪”带到这里,为滤食性生物珊瑚等带来丰富食物;另一方面,“海底花园”所在区域底质环境稳定,有利于珊瑚、海绵等生物的附着、生长和长期汇聚。

此外,科考队员在本航次还发现了多种生物共存共生和深海海星摄食珊瑚等有趣现象。

海山“匆匆一瞥”

“科学”号执行的是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态系统科学调查”航次任务,本航次是“科学”号近5年来第五次探秘海山。

徐奎栋说,海山又称海底山,是指从海底计高度超过1000米,但仍未突出海平面的隆起。海山如同陆地上的山脊,典型的海山由死火山形成,且以硬底为主,有些海山形成以有孔虫砂或珊瑚砂为主的软底沉积。

海山不仅是富钴铁锰结壳等矿产资源的重要分布区,还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海山藏有大量有商业价值的鱼类及无脊椎动物,中高纬度的海山通常是大洋渔场所在地,也是鲸、鲨鱼等大洋迁徙动物的“加油站”。

“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采集到的珊瑚(6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摄

此外,海山是许多古老生物的避难所,一些海山上的生物生长慢、生命周期长,一些珊瑚等生物已经长了几百甚至数千年。这也决定了海山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一经破坏则很难恢复。

据了解,全球有逾3万座海山,但有生物取样的海山仅300多座,取样调查较全面的海山仅50多座。西太平洋是全球海山系统分布最为集中的海域,人类对这一区域海山的认识却非常有限。

“这个航次虽然超额完成了预定任务,获得了丰富的样品、资料和数据,但对认识全球的海山来说,还只是匆匆一瞥。”徐奎栋说。

“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采集到的深海蟹(5月3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摄

“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采集到的深海蟹(5月3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摄

精选 导读

“科学”号完成科考任务 采集到了250多种深海生物样品

中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已完成西太平洋卡罗琳洋脊上的海山科考任务,正在返航途中。本航次,科考队员对海山进行了19次精细调查

发布时间: 2019-06-17 08:22
要闻   2019-06-17

南方8省份持续强降雨已致88人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201.3亿元

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自6月上旬以来,江南华南等地出现强降雨过程,引发多地洪涝灾害。截至6月16日10时,本轮灾害过程已造成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重庆、贵州8省

发布时间: 2019-06-17 08:17
要闻   2019-06-17

中国创业孵化机构总数11808家 科技企业同比增加19.2%

13日,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期间,“科技引领、双创升级——科技创新创业高峰论坛”举行。现场,科技部火炬中心正式发布《中国创业孵化发展报告2019》。

发布时间: 2019-06-14 14:56
要闻   2019-06-14

最高人民法院全面推行网上立案 逐步实现跨域立案服务全覆盖

12日至13日,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在江西南昌召开。记者了解到,最高人民法院把全面推行网上立案作为今年重点工作,并将逐步实现跨域立案服务全覆盖,以最大限度便利群众诉讼。

发布时间: 2019-06-14 14:50
要闻   2019-06-14

2018年17种抗癌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平均降价56.7%

记者从国家卫健委获悉,2018年,各级财政对全国公立医院的直接补助达2705亿元,17种抗癌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平均降价56 7%。

发布时间: 2019-06-14 14:46
要闻   2019-06-14

全国已有2800多家公立医院开展薪酬制度改革试点

卫健委体改司巡视员朱洪彪14日透露,全国已有2800多家公立医院开展薪酬制度改革试点,落实“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

发布时间: 2019-06-14 14:32
要闻   2019-06-14

17国9个项目入选 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进入新阶段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在奥地利维也纳宣布,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从42项申请中脱颖而出

发布时间: 2019-06-13 14:15
要闻   2019-06-13

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实施 行驶速度更快了

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实施后 我们的出行又“快”了多少?

发布时间: 2019-06-13 14:04
要闻   2019-06-13

今年我国将实现260个地级以上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

11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处了解到,今年将实现全国260个地级以上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

发布时间: 2019-06-12 13:55
要闻   2019-06-12

从指南针到北斗 全球共享的“中国智慧”

6月11日,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联合国外空司司长迪皮蓬(右)参观“中国古代导航展——从指南针到北斗”展览。当日,“中国古代导航展——从指南针到北斗”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开幕。

发布时间: 2019-06-12 11:56
要闻   2019-06-12